苛政猛于虎,仁政是士大夫传统的政治理想。太宗认为,用仁义治国,国家就会气运长久。他甚至认为,广修仁义,则灾害不生。本篇紧紧围绕李唐王朝长治久安这个中心展开,论述了唐太宗对广修仁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甚至认为“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推荐古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乐游原、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
荒村(村落甚荒凉)、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题张苍水集(北望中原涕泪多)、
留春令(采莲舟上)
推荐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箭难防 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法常可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