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春季,齐僖公准备要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已经有了结盟的日期。宋殇公用财币向卫国请求,希望先行见面。卫宣公同意,所以在犬丘举行非正式会见的仪式。
郑庄公请求免除对泰山的祭祀而祭祀周公,用泰山旁边的祊地交换鲁国。
在许地的土田。三月,郑庄公派遣宛来致送祊地,表示不再祭祀泰山了。夏季,虢公忌父开始在成周做卿士。四月初六日,郑公子忽到陈国迎娶妻子妫氏,十三日,带着妫氏回来。
十六日,进入郑国,陈鍼子送妫氏到郑国。他们先结婚而后告祭祖庙。鍼子说:“这不能算夫妇,欺骗了他的祖先,这不合于礼,怎么能够使子孙繁衍兴旺呢?”
齐国人终于让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秋季,在温地会见,在瓦屋结盟,
丢弃东门这一役的旧怨,这是合于礼的。八月某一天,郑庄公带着齐国人朝觐周桓王,这是合于礼的。隐公和莒子在浮来结盟,以达成对纪国的友好。冬季,齐僖公派人来报告宋、卫、郑三国讲和的事。隐公派众仲回答说:
“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的图谋,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了,岂敢不承受君王的高明的好行动!”
无骇去世,羽父为他请求谥号和族氏。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族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建立有德之人以做诸侯,根据他的生地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他族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他的后人又以这作为族氏。先代做官而世代有功绩,就可以用官名作为族氏。也有以封邑为族氏的。”隐公命令以无骇的字作为族氏,就是展氏。
推荐古诗:
临江王节士歌、
花下醉、
题义公禅房、
古怨别、
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
满庭芳(蜗角虚名)、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棋(莫将戏事扰真情)、
寒食临川道中(百卉千花了不存)、
雨晴游洞宫山天庄观坐间复雨(近水松篁锁翠微)
推荐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如己出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 安眉带眼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安土重旧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