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春季,周桓王派大夫家父来鲁国索取车辆,这是不合于礼的。诸侯不进贡车辆、礼服,天子不求取个人财物。
祭仲专权,郑厉公对他很担心,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他。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雍姬知道了,对她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她母亲说:“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于是雍姬就告诉祭仲说:“雍氏不在他家里而在郊外宴请您,我怀疑这件事,所以告诉您。”祭仲就杀了雍纠,把尸体摆在周氏的池塘边。郑厉公装载了尸体逃离郑国,说:“大事和妇女商量,死得活该。”
夏季,郑厉公逃亡到蔡国。六月二十二日,郑昭公进入郑国。许叔进入许国都城。桓公和齐襄公在艾地会见,目的是为了谋划安定许国。
秋季,郑厉公凭借栎地的人杀了檀伯,因而就居住在栎地。
冬季,鲁桓公与宋庄公、卫惠公、陈庄公在袲地会见,策划进攻郑国,以便护送厉公回国。可是战争失败了,军队各自回国。
推荐古诗:
长恨歌、
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
鹭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送别、
遣悲怀三首、
洞仙歌(冰肌玉骨)、
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
夜曲
推荐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暗箭难防 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炳烛夜游 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