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纪念建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贺知章纪念建筑

贺知章纪念建筑

查看贺知章全诗

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  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绍兴)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ll69年),太守张津重修。宝庆三年(公元l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l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至正十九年(公元l395年),浙江分省命理问邱修馆舍,得知章像于芜秽中,于是就在驿站东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馆合并为一驿站,将祠堂迁至今天的位置上。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l782年?)建后殿。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该建筑共有三进,均为五开间。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诗二十首;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记》,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贺秘监祠堂记》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沈恺撰文方仕集唐李邕书等碑刻。有的已迁至天一阁东园。

墓碑  贺知章墓位于江苏省丰县欢口镇贺堌集村西北隅。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卒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官至秘书监。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后,永王李璘起事,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其部分后裔千里避乱,流徙至苏北,在今丰沛边境的贺庄、贺堌集一带落户定居。当年这一带为浅滩湖泊,贺之后裔傍岸而居。  后经数十年努力,发展成为方圆百里的水旱码头,为该村发展提供了地利。这支贺氏后裔为固本知源,便在村庄西北隅虚构贺知章墓,以示纪念。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该村被定为贺堌集,直至今日未改。村定名后,先后建起贺堌寺、玄帝庙、观音庙、火神庙、关帝庙、佛祖庙等寺观庙宇。贺知章墓及墓碑仍存。

推荐古诗: 日日赠刘司户蕡江雪宿建德江耶溪泛舟春宫曲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过香积寺秋夜独坐书事

推荐诗句: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富尊荣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 哀鸿遍地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莹澈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关痛痒  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