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元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唐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功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都,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760年(唐乾元三年),他所编诗集《箧中集》里,选入当时7位诗人的诗共24首,其中孟云卿诗5首。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766年(唐朝大历元年),孟云卿远往南海,元结作诗赠别,题为《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中元结自称:“平昌孟云卿与元次山同州里,以词学相友,几二十年…… 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词赋,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岁,云卿声名满天下。
孟云卿是元结所编《箧中集》中七诗人之一。他和其余六人一样,长于五古,气格高古,力追汉魏,屏绝藻彩,一归淳朴。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五说:“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认为孟云卿诗,源自相传的“苏李诗”。高仲武以为“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陈子昂)”(《中兴间气集》),则说明孟诗在当朝的师承。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可说明孟诗的高古风格在唐中期确能别树一帜。他的诗歌题材较窄,多慨伤道德风气衰落,但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伤时二首》之一)这样的诗句,则为人们所称道。在艺术上,清代吴乔《围炉诗话》说,孟云卿诗有“直率之病”,是符合实际的。
《全唐诗》编孟云卿诗1卷,计17首,外零句4句。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推荐古诗:
山中问答、
夜下征虏亭、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竹枝(巴东船舫上巴西)、
咏怀古迹五首、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鹿柴、
送梓州李使君、
洞仙歌(江南腊尽)、
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
推荐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萃出群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