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科举时代,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把读书当作求取功名的阶样,但能一举成名的毕竟不多,一辈子“怀才不遇”的比比皆是。其实做任何事,如果将它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做起来多半很苦,因为它为了目的而逼迫自己,甚至,一旦达到了目的,连手段也不要了。现在许多为升学而读书的莘莘学子,就是如此。读书对他们来说,不是乐趣,而是压力、痛苦。有人一挤进大学的窄门,那些教科书也就称斤论两地卖了。要由读书得到快乐,不妨将读书当作一件适性的事,才是读书的真正乐趣。就算读一辈子书,还是以读书为乐,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像古代的秀才,现在的研究生、学者,如果无法由书中得到乐趣的话,岂不是要苦一辈子了?那还不如早早改业。
社会上对“为善不欲人知”的人特别嘉许,总有那么多的“无名氏”默默地奉献他们的爱心温暖了我们的世界。那份基于同情的心思,令人感动。他们并不想被推举为好人好事的代表,只是把心中的那股“有感而发”的善念,扩充而为善行。如果他们只想图取名声,这种善行也不会长久的。况且,行善的人若真的想图求一些声名,就很可惜了,因为,他心中可贵的善念,早已变成庸俗的名利心了。真正了解“为善最乐”的人,心中挂念的并不是名利,只是为助人而助人,否则,行善反而成了牵绊烦累的事了。
推荐古诗: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
放歌(天地太无情)、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推荐诗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张罗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看僧面看佛面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 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