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三守翻译

三守翻译

查看三守全诗

  君主有“三守”。“三守”完备,就会国家安定而自身荣贵;“三守”不完备,就会国家危亡而自身危险。什么叫“三守”不完备?臣子中有议论当权者的过失、执政者的错误以及揭发一般臣子的隐情,君主不把这些藏在心里而泄漏给左右亲信和善于钻营的人,使臣子中想向君主进言的人不得不先屈从于亲信权贵的心意,而后向君主进言。这样,讲话正直、办事诚实的人就不能见到君主,而忠诚耿直的人就一天天被疏远。君主喜爱一个人,不独自奖赏他,等到有人赞誉他后才加以奖赏;憎恶—个人,不独自处罚他,等到有人反对他后才加以处罚。这样,君主就没有威势而大权旁路于近臣了。君主厌恶亲理政事的劳累,使群臣归聚的核心出现变化,从而权柄和势位发生转移,使生杀予夺的要害控制在大臣手里,这样的话,君主就要受到侵害。以上所说就叫做三守不完备。三守不完备,就出现了劫杀君主、篡夺君位的征兆。

  大凡篡夺君位有三种情形:有公开篡权的,有通过政事篡权的,有专擅刑罚篡权的。臣子有了大臣的显要地位,在外面操纵国家大权来买群臣,使朝廷内外的事情不通过自己就不能办。虽有贤能正直的人,违逆他的一定遭祸,顺从他的一定得福。这样一来,群臣中简直就没有敢于忠君忧国而为国家利益抗争的人了。君主虽然贤明,但不能独自决策,而臣子又不敢忠君,那么国家就成为亡国了。这叫国家没有臣子。国家没有臣子,难道是近侍缺而朝臣少吗?群臣用俸禄去豢养党羽,营私谋利而不尽忠报国,这叫公开篡权。卖弄君主对他的龙爱,独揽大权,假托外部势力来制服内部,危言耸听地渲染祸福得失的形势,用来迎合君主的好恶。君主听了,就是降低身份轻视国家来资助他们。事情失败了,就让君主分担祸害;事情成功了,臣子就独占功劳。许多处理政事的人,众口同声地说他好,那么君主再说他不好就一定不被信服了,这叫通过政事篡权。至于职司监狱掌管刑罚,如果出现了臣下独揽专断的情况,就成为专擅刑罚来篡权的了。“三守”。不完备,“三劫”就产生了;“三守”完备,“三劫”就禁止了。“三劫”既经禁止、杜绝,君主就可以统治天下了。

推荐古诗: 杜陵叟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夔州歌十绝句(其一)游子吟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菩萨蛮(赤橙黄绿青蓝紫)沁园春·雪(北国风光)蝴蝶(两个黄蝴蝶)菩萨蛮(柳庭风静人眠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推荐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般刁难  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不见经传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 不知死活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