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平准书解析

平准书解析

查看平准书全诗

  《平准书》所述是汉代平准政策产生的由来,实际上系统介绍了汉武帝以前的富国政策。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政府是如何利用权力,扼杀、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以求解决自身财政危机的。其主要措施是改变钱法、卖官爵和卖复徒法、官卖政策(由官卖盐铁发展到平准法的确立)、强制征商等,对于整个封建制度,这是一个探索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教益。

  汉初,国家贫困,经济萧条,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封建国家,采取了减轻钱重,以便利流通,求得商业发展的政策,结果反而造成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局面。后来不得不逐渐增加钱重,还通过改铸钱、官铸钱的措施以打击商人。无疑,汉政府从中得到很多好处,尤其是改铸钱,宣布旧钱无效,使士农工商通过各种辛勤劳动换来的硬通货,一夜之间化为废铜。但受害者主要是农、工百姓,对商人的打击却很有限,钱币多变,他们便通过“多积货逐利”;政府获利也是短暂的,并不能使商业发展,从而根本上改变国家的经济状况。由此可见,货币仅是流通工具,自有其存在规律,以行政手段,企图通过改变发行这种掠夺性的措施以从中取巧,是有害无益的。卖官爵和卖复徒法也是改变国家财政状况的权宜之计,效果更差,会造成一系列弊端,如引起机构膨涨,官爵贱、法律轻等。为纠正这些弊端,势必用酷吏、行苛政、兴大狱,这也是汉以后常见的事实。官卖政策、强制征商才是汉武帝赖以改变财政状况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却造成一个严重恶果:工商被抑制,商业遭破坏。《史记》说:“官卖盐铁,铁器苦恶,贾(价)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贵。”官卖为何商品质量差、价钱贵,主要是用权力切断了商业发展的根本机制——竞争。汉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继承了这两项政策,使封建政府渡过了许多难关,同时也使中国商业始终维持在低水平上,汉武帝的创造是功是过,确是不易评说。

  本文反映了司马迁的政治思想是主张节俭政治的,虽然本质上仍属于那种主张礼乐治天下的儒学思想。在篇末的评论中他说“安宁则长(zháng)庠序,先本绌(chù)末,以礼义防于利;事变多故而亦反是。”对于汉武帝的尚武开边、祭神、封禅、巡游等“事变”之多极为不满,认为是汉代重用“兴利之臣”,搞得国耗民贫、天下骚然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杂揉了黄老色彩的儒学思想。

推荐古诗: 忆秦娥(箫声咽)捣练子令(深院静)登鹿门山怀古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青溪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哨遍(为米折腰)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

推荐诗句: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度金针  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后用于比喻秘诀。又借指幕后交易。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八纮同轨  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
  • 白衣宰相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