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轶事典故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刘彻轶事典故

刘彻轶事典故

查看刘彻全诗

名字轶事  汉武帝幼年曾以彘(彘即猪)为名的说法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景帝亦梦高祖谓已曰:‘王美人得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  而《史记·孝景本纪》和《汉书·孝景纪第五》已经明确写明刘彻被立为胶东王前,名字已经是彻了,根本没有使过彘字。即使是后世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也没有采信《汉武故事》的说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讹传讹。其实,汉代彘彻同音,说汉武帝本名刘彘是同音致讹。

求仙  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听信一些方士“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的鼓惑,“乃复东至海”,以“望冀遇蓬莱”。所希望见到的“蓬莱”仙山在山东海边没有“遇”到,其“并海”(并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着海边一直来到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汉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带沿海地区的求仙活动在时隔百年之后死灰复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动,比秦始皇要热闹许多,如召鬼神、炼丹沙、候神等,各种名堂数不胜数,而且动辄就入海求“蓬莱”,指山说封禅。当时,为了迎合他祀神求仙,“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为此,碣石山一带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汉武帝行宫的遗迹,1958年在修建位于昌黎县城的西山东坡原二中(昌黎一中)校园操场时,曾出土了大量“千秋万岁”瓦当和大型汉瓦,其地当为汉武帝来碣石山时驻跸的行宫所在地。  在碣石山,刘彻也像秦始皇一样,进行了刻石纪功活动。对此,郦道元的《水经注·濡水》有明确记述:“濡水(滦河)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絫县为昌黎在西汉时的县名,坐落在昌黎县城之北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之所以又名“汉武台”,当以“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得称。“汉武台”,极可能为碣石山主峰最古的专有名称。

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典故来自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正史中无此记载。《汉武故事》中写道:后长主还宫,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陈皇后,小名阿娇,原为汉景帝刘启的外甥女,生得甜美妩媚、楚楚动人。某日,其母带她入宫,汉景帝的儿子刘彻(即汉武帝)也在一边玩耍,便将刘彻抱起问道:“我把阿娇姐姐嫁给你为妻好吗?”  阿娇年岁虽比刘彻大,但刘彻长居深宫,经常与阿娇嬉戏,见大姐姐皓齿明眸,又擅童玩,于是毫不考虑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娇姐姐嫁给我,我就盖一栋黄金屋,把她藏之于内!”景帝听到,随口道来:“彻儿小小年纪,已懂得‘金屋藏娇’!”

推荐古诗: 反鲍明远《白头吟宴桃源(频日雅欢幽会)诸将五首(其二)清明燕歌行渡浙江问舟中人陇头吟行宫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推荐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闭门思过  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