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1]
铅泪难消。[2]
清韵谁敲,
不是犀椎是凤翘。[3]
只应长伴端溪紫,[4]
割取秋潮。[5]
鹦鹉偷教,
方响前头见玉箫。[6]
推荐古诗:
游南阳清泠泉、战城南、重过圣女祠、南歌子(云鬓裁新绿)、秋登兰山寄张五、古怨别、秋夜曲、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春日偶成两首(极目青郊外)、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煮)
推荐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推荐游戏:
【绝代有佳人】的下一句是什么、【 鞠歌行【其一】 玉不自言如桃李】的下一句是什么、【大汉无中策】的下一句是什么、【行路难】的下一句是什么、【余既还山寻故巢】的下一句是什么、 【永夜月同孤】的上一句是什么、【三登黄鹤楼】的上一句是什么、【岂是顾千金】的上一句是什么、【超腾若飞雪】的上一句是什么、【吹毛遂得疵】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音迭奏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 百孔千疮 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