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远别离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远别离 赏析

远别离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远别离。 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 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 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雷凭凭兮欲吼怒,[1]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 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2] 九疑联绵皆相似, 重瞳孤坟竟何是。[3] 帝子泣兮绿云间, 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 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

远别离年谱

公元790(唐德宗贞元六年) 1岁李贺出生。公元796(贞元十二年) 7岁《唐摭言》载“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查看全部

远别离故里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里在当今宜阳县三乡乡的昌谷。宜阳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查看全部

远别离介绍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仙”之称。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查看全部

远别离轶事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查看全部

远别离诗词特点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查看全部

远别离诗作概览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他的《高轩过》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诗文“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1)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查看全部

远别离译文及注释

晋卦:康侯用周成王赐予他的良种马来繁殖马匹,一天配种多次。 初六:进攻打垮敌人、占得吉兆。没有抢夺财物,没有灾祸。 六二:进攻迫降敌人,占得吉兆。获得这样的福祐,是受了祖母的庇...查看全部

远别离读解

一而再,再而三地写战争,除了证明这一“王者之事”的重要外,也说明远古战争的频繁,几乎就像家常便饭,只要,心血来潮,就可以大动干戈,不顾百姓奴隶的死活,不管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劫难。战争...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杭州春望杨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寄远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屏风登望楚山最高顶晚泊浔阳望庐山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沁园春(独立寒秋)

推荐诗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推荐游戏: 【拔剑击大荒】的下一句是什么【娇女字平阳】的下一句是什么【愿一佐明主】的下一句是什么【沈约八咏楼】的下一句是什么【我向淮南攀桂枝】的下一句是什么【浮云无定端】的上一句是什么【何由睹蓬莱】的上一句是什么【复兼夫子持清论】的上一句是什么【会向瑶台月下逢】的上一句是什么【涧涧白猿吟】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留余地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