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1955年4月17日,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出席从4月18日至24日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4月19日,周恩来先后在全体会议上作了发言和补充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他说,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过去殖民统治在亚非国家间所造成的不和和隔阂,不应该继续存在。我们应该互相尊重,消除互相间可能存在的疑虑和恐惧。他还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4月24日,在与会各国代表团的努力下,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提出,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10项原则。
相关作文:
打雪杖、
我最喜欢的水果、
战胜黑暗、
擦玻璃100字、
我学《雷锋的故事》、
爷爷的生日、
荷塘、
小广场的趣事、
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人生的挑战
标签:大事记万隆会议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 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由之路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