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专题大全

位置:查成语 > 所有成语专题信息

,当前第(21)页展示

  • 成语故事:巾帼英雄

    巾帼:女性用的`头巾与头饰。这则成语用来称赞勇敢的女子。泛指女性英雄。【用法】初时是贬义,说男子汉还不如个妇女,渐渐演为褒义。可用来赞扬有头脑、有本领的女性。与“女中豪杰”近义。【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唐代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卷一):“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

  • 四则历史成语故事

    【释义】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人物】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

  • 春秋战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人物】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后派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席上,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

  • 少儿成语故事精选3则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是战国时期一个臣子用来劝国王的。战国时期的楚襄王,原先爱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国家非常混乱,老百姓生活困苦。国王却听不进忠臣的劝告,只知道饮酒作乐。后来秦国派兵打楚国,很快就把楚国都城攻克了。国王楚襄王也只好仓皇出逃。在出逃途中,他逐渐清醒过来,想重新整治国家。他就跟原先劝他的臣子说了他的想法。这个臣子看到他这样悔改了,开口就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楚襄...

  • 经典成语故事汇集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多次升迁。在任职期间,义纵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严格执行各种法令,使当地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都非常怕他。后来,义纵又升迁为南阳太守,他听说有一个名叫宁成的都尉横征暴敛,残暴无比,于是就派人查实了宁成的种种罪行,根据法律给他治了罪。不久,由于定襄地...

  •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

    唐玄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的大臣兵部尚书李林甫却是一个心术不正、狡猾阴险的小人。他用卑鄙的手段讨好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杨贵妃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因此李林甫很得唐玄宗的宠信,官位一直升到了兵部尚书兼中书令,成了大唐的宰相。有一次,唐玄宗很赏识外官严挺之的才能,想重用他。李林甫心中嫉妒,就设法陷害严挺之。他故意怂恿严挺之装病回京,以便任用。等严挺之回来了,李林甫又上奏唐玄宗,说严挺之得了...

  •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集锦

    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lù)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尤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名气。日子一久,他的名声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有一天,这两个大官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何晏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替我算一卦,...

  •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

    经典历史成语小故事1●吴牛喘月西晋初年,朝中有位大臣名叫满奋。他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体格似乎很健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生来体弱,尤其怕冷。每当冬天来临,京城洛阳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时,他就整天待在家里。在这些寒冷的日子里,他住的房屋不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而且还要挂上厚厚的帘幕。有时呼啸的风声传入他的耳中,他都会感到冷气入骨,坐立不安。有一天,晋武帝想要跟满奋谈论一下朝政,便派人把满奋叫到宫中。晋武帝...

  • 4则中国必须知道的成语典故

    孔融生活在东汉末年,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在他四岁时就懂得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成就了“孔融让梨”的佳话。十岁时,他跟随父亲来到了京城洛阳。当时的河南太守李元礼享有很高的声誉,除了当世名流或至亲世交,一般的来访者他都不接待。孔融听到这一情况,决定去拜访李元礼。他来到李元礼的家门口,对看门人说:“请你进去通报一下,我是太守的亲戚。”守门人听说是太守的亲戚,...

  • 凄美动人的成语典故

    有箫仙者,生于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宣王末年,史籍散乱,箫仙为文记述史事本末,以补正史之不足,人因称为箫史。其人琼姿闪烁,风神超迈,每引笛,能作鸾鸣凤响。秦穆公之女弄玉,亦喜吹箫,公因以下嫁箫史。夫妇伉俪相得,日以吹箫为乐。十数年后,弄玉也得箫史吹奏之妙,指开笛响,能作凤凰和鸣之声,引得凤凰纷纷闻声而来,飞聚屋顶。秦穆公特修筑凤台一座。后弄玉乘坐凤凰,箫史驾奴飞龙,双双升天而去。后因以&ldquo...

  • 三国经典成语故事两则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

  • 春秋战国历史成语典故「精选」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 成语故事挂羊头卖狗肉

    【汉字书写】:挂羊头卖狗肉【汉语注音】:guàyángtóumàigǒuròu【成语语法】: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指名不副实。【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挂着羊头却卖着狗肉。比喻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打着好的招牌作幌子,实际上推销兜售恶劣的货色,弄虚作假蒙骗他人。也比喻形实不相符合。【挂羊头卖狗肉的近义词】:弄虚作假、名不副实、炫玉贾石、鱼目混珠;【挂羊头卖狗肉的反义词】: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货...

  • 成语典故之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释义】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故事】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

  • 历史名人成语典故精选3则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发音:wîxīnchángdǎn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故事: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hãlǚ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

  •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

  • 成语故事之妻子劝夫「中英对照」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相国。Oneday,YanZiwentoutinacarriagedrivenbyhiscoachman.一天,晏子坐着马车外出。一位车夫为他赶车。Thecoachman'swifehadneverseenYanZibeforeandwishedtohavealookathim.Shepeepedfrombehindthedoor.车夫的妻子从来没见过晏子,很想看看...

  • 睡前少儿成语典故精选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

  • 中国历史成语典故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

  • 历史成语典故之车载斗量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志.吴主孙权传》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