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专题大全

位置:查成语 > 所有成语专题信息

,当前第(22)页展示

  • 儿童学前成语小故事

    东汉明帝时,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对他十分敬重。但过了一些时候,国王却对他怠慢起来了。班超感到形势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对策。他分析当时的情况,说:“最近,鄯善国王之所以对我们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来联络,使国王犹豫起来,不知道应该和谁修好。我们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了。匈奴人才来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

  • 庄子成语故事—瓮里醯鸡

    《庄子·田子方》【原文】“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故事】春秋战国时出了很多思想家,据说他们当中,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有一回孔子去向老子求教,问道:“您老人家德高望重,修身有名。古之为人凡属君子,都是非常注重修身的。我今天来就想当面向您讨教,如何修身修道才能成为一个圣贤?什么才算是大道?您能告诉我吗?”老子回答说:“你的名声...

  • 成语故事之“空中楼阁”

    【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成语故事】:“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这个成语来源于《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

  • 庄子成语故事—寿陵失步

    《庄子·秋水》【原文】“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故事】“邯郸学步”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源出于《庄子·秋水》。书中写道:辩士公孙龙,向庄子的门徒魏公子牟,请教学习庄子哲学的方法。公子牟先是用"井底之蛙"为喻,大大...

  • 成语典故4则「精篇」

    一天,孔子和学生们在树林里休息。学生们读书,孔子弹琴。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渔夫静静地听孔子弹奏。孔子弹完了,渔夫招手叫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路,问了孔子的情况,又说了几句寓意深刻的话,就转身走了。子贡把渔夫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追上渔夫表示要虚心求教。于是,渔夫就和孔子畅谈起人生的道理来。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诲。”渔夫没有答应他,独自划船走...

  •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为勾践策划一切,指挥军事,灭了吴国,称霸中原。他深知“勾践为...

  • 成语故事之借刀杀人

    【成语示列】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

  • 成语典故:不打不相识

    释义:意思是双方不打一场不会相识。表示经过交手,互相了解,更加投合。出处:《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成语故事】中国古典小说《水浒全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宋江因犯案被发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结识他的戴宗。于是两人一起进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才饮得两三杯,又遇到李逵后来,三人又到江边的琵琶亭酒馆去喝酒。吃喝间,宋江嫌送来...

  • 庄子成语故事2则

    【出处】《庄子·盗跖》【原文】“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故事】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柳下跖,人称盗跖。盗跖的手下有九千人,横行全国,扰乱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打劫牛马,掳掠妇女;贪财妄亲,也不祭奠祖先。他所到之处,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黎民被他弄得很苦。孔子对...

  • 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

    词语辨析正音指,读指"zhǐ";为,不能读作"为了"的"wèi"。辨析"混淆是非"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指鹿为马"完全是故意的;并时有咄咄逼人之势;"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

  • 「成语典故」孔子的韦编三绝

    成语今说:韦,熟牛皮。古时侯人们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联起来,称“韦编”。三绝,多次断开。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

  • 「成语故事」探骊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

  •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汇总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他的儿子稽绍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十分突出。晋惠帝时,稽绍任侍中,时值“八王之乱”,朝廷北征,嵇绍因天子流亡在外,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朝廷军队在荡阴战败,惠帝负伤,百官及众侍卫溃逃,只有嵇绍正冠扶带,挺身保卫惠帝。后稽绍被叛军杀害,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惠帝说:“这是嵇侍中...

  • 成语故事之升米恩,斗米仇

    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这里不详细分析,其中有一层意思就是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你这样做,甚而认为你天生就该这样做。生活里常有这样...

  • 动人心扉的成语故事

    唐代诗人顾况,春日曾与诗友游览宫城附近的苑林,在横贯宫城的小河中拣到一片桐叶,题诗道:“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次日,他亦以一片桐叶,题诗道:“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题罢投入河中使之缓缓流入宫墙,数日后,有人在河中又拾到一片桐叶,叶上面又有题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春风取次行。”顾况知此诗后,深为...

  •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汇总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

  • 中国古代最出名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ù)。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

  • 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14篇)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1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政策,扩大自己的疆土。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

  • 成语故事之九牛一毛

    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

  • 庄子成语故事—姑射神人

    庄子成语故事—姑射神人【出处】《庄子·逍遥游》【原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六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是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故事一】姑射被誉为掌雪之神。《喻世名言》之《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中有这样一段话:“雪似三件物事,又有三个神人掌管。哪三个神人?姑射真人、周琼姬、董双成。周琼姬掌管芙蓉城;董双成掌管贮雪琉璃净瓶,瓶内盛着数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