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注释

注释

查看全诗

①宇文:复姓,以皇室姓宇文。②寥落:冷落;冷清。 唐元稹《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迢递:远貌。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一本作“ 超遥 ”。 元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阻隔着路迢遥,山远近,水重叠。”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③铙吹:铙,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铙吹,指演奏铙歌。南朝梁简文帝《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西江:指长江的西边。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襄阳在其西,故称西江。清响:清脆的响声。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④地迥:迥,远也。地迥,地是不同的。清洪亮吉《治平篇》: “天高地迥。”芜:田地荒芜长满乱草。寒潮:寒流。⑤敬亭神:敬亭词中所供奉的神灵,非常灵验。《太平广记》曰:“敬亭神实州人所严奉,每岁无贵贱,必一祠焉。其他祈祷报谢无虚日。以故廉使辄备礼祠谒。龟从时病,至秋乃愈,因谒庙。”罟师:渔夫。⑥南风:《王维年谱》也说,开元二十八年,王维41岁,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故有“南风”之说。五两: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觇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系其巅,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推荐古诗: 忆梅清平乐(别来春半)酬乐天频梦微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七绝(翻身跃入七人房)沁园春(独立寒秋)永遇乐(长忆别时)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初报边烽照石头)

推荐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不遇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道无儿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劣方头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 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