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
景疏楼上,
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
留连不住,
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
孤光又满,
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影,
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
来从濉上,
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
分明到海,
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
西垣清禁,
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
也应暗记。
永遇乐(长忆别时)读解
也就是说,最佳行为方式要靠选择,但在选择的过程中,不能动不动就改变自己的言行。自己首先要有中心思想,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要用智慧,才能真正寻求到最佳行为方式。否则,改来变去,...查看全部
永遇乐(长忆别时)译文及注释
孟子说:“人要是动不动就改变自己的言行,就是没有责任心的人。”注释易:《易·恒·象》:“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诗"小雅"何人斯...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马嵬、采桑子、陇西行、漆园、明月三五夜、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
推荐诗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推荐游戏:
【燕草如碧丝】的下一句是什么、【其一
五月天山雪】的下一句是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的下一句是什么、【泪尽罗巾梦不成】的下一句是什么、【宿空房】的下一句是什么、 【难于上青天】的上一句是什么、【好与山公群】的上一句是什么、【幽关岂来蹊】的上一句是什么、【十亩闲居半是池】的上一句是什么、【处处是泉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拔葵去织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