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格形翻译

格形翻译

查看格形全诗

  孙子说:“怎么样才能使敌军移动呢?那就要攻击他必定要去援救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前楚国军队围攻宋国,宋王派使者到晋国求救。晋国的狐偃说:“楚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缔结婚姻,如果攻打曹、卫,楚军一定会救援,这样宋国和齐国就可解围了。”后果如狐偃所料。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让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救齐,在去救齐路上的战车中,二人商量计谋,田忌打算领兵直接去解救赵国。

  孙膑则说:“解开乱丝,不能用拳头;劝人停止斗殴,不能伸手。只要抓住要害,造成一种阻止纠缠、争执的形势,纷争就会自己解开。现在魏国正在进攻赵国,它的精锐部队一定全开往国外,年老体弱的士兵留守国土。您不如带兵直奔大梁,占据魏都的大路,冲击它空虚的后方。这样,魏军一定会放弃赵国,返回来拯救自己。这样一来,我们既救赵国,又击败了魏国。”

  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带兵急奔大梁,魏军果然离开了邯郸。

  曹操做了东郡的太守,治理东武阳,屯兵在顿丘,黑山的贼寇于毒等攻击东武阳。曹操打算领兵从西面人山,攻击于毒的大本营,各部的将领都认为应该返回东武阳自救。曹操说:“当年孙膑围魏救赵,耿弇想奔向西安却去攻打临淄。如果使贼寇听说我向西攻击其大本营而撤退,那么东武阳的危急就可以解除了。如果贼寇不撒退,我能攻破敌人的老窝,而敌人却不能拨取东武阳。就这样定了。”于毒听说后,果然放弃了东武阳西还,曹操伏兵半路拦截,大败于毒。

  关羽围困襄阳,曹操因为汉帝在许都靠近贼寇,打算迁都。司马宣王、蒋济都劝说曹操:“刘备和孙权是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肯定心里不痛快。可以派人劝说孙权紧随关羽之后,攻击关羽,答应割取江南给孙权,这样襄阳之困就可以解除了。”曹操听从了这个建议,关羽果然被孙权擒获。

  这里说的是要进攻敌人的要害之处,敌人肯定要有行动。所以,善于打仗的人,他取得胜利,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武功劳。不在白刃搏杀之前争斗,不在进攻机会己失之后才防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推荐古诗: 惧谗(双花竞春芳)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试借君王玉马鞭)春雪赠柳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芙蓉楼送辛渐送柴侍御剔银灯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推荐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街九陌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小利微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