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国不失我的威严,面对小国不失我的谦卑,国力相当的国家不失彼此的平衡。依据天险,攻伐平地,兼并小国,夺取乱国,以强攻弱,袭击邪恶,是武事的“经”。
讨伐内乱的国家,讨伐憎恶的国家,讨伐疫病流行的国家,是武事的“顺”。
贤明的辅佐他,动乱的夺取他,操劳的勉励他,怠惰的制止他,惶恐的惊惧他,贪心的除去他,是武事的“用”。
用美少年贬斥老年人,用美女贬损其正妻,用邪谋坏他人的正计,用奇巧毁他人的资财,用淫乱之声坏他人的雅乐,用邪恶之言诋毁他人合理的话,是武事的“毁”。
赦免被俘的兵众,谅解他的过错,抚慰他的百姓,盛满他的粮袋,是武事的“间”。
用珍宝作钓饵以探知他的储备,诛伐他的谋臣,权衡追击的时机,是武事的“尚”。
春季使他们违背农时,秋季骚扰他们的收获,夏季割取他们的麦子,冬季使他们衣着单薄。春秋两季要舒缓,冬夏两季要急速。这是武事的“时”。
长兵器胜短兵器,轻装胜重负,理直胜理曲,人多胜人少,强大胜弱小,饱食胜饥饿,肃敬胜愤怒,先发胜后发,疾速胜迟缓,是武事的“胜” 。
追击敌人要谨慎,走投无路之敌不要攻击,待他疲劳气尽就容易制服,是武事的“追”。
战胜了敌人,举令旗发号令,要官吏禁止抢劫,不得侵凌强暴民众;不降低爵位,田土住宅不减损,各自安定亲属,民众自然归服。是武事的“抚”。
普天下归服以后。止息战争兴办文教,平掉险阻的工事,毁掉打仗的武器,四方敬畏服从,包有天下,是武事的“定”。
推荐古诗:
忆秦娥(箫声咽)、
扬子津望京口、
列女操、
黄花川、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
五古(去去思君深)、
西江月(军叫工农革命)、
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
推荐诗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室私心 指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同“暗室亏心”。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