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五节读解

第五节读解

查看第五节全诗

  上一章孟子回答万章,关于为诸侯做官的事,这一章里孟子又作了深入的探讨。做官,是人的一种理想,有的人想做官,有的人则想经商,还有的人想去从事其它各种各样的职业,所以,历来解释孟子这段话的人都误解了孟子。他们认为孟子向中国知识阶层灌输了一种苟且偷生,不在其位不议其政的明哲保身哲学,阻碍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其实不然,大部分人们之所以要想做官,是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名誉和财富。为了名誉的人,不惜花费重金求得一官半职;为了财富的人,是相信“升官发财”这句俗话,认为做了官就可以敛财而致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古今中外,这两种人当官都是当不长久的。因为他们的动机不对,做官后的行为方式也就不对,所以他们从事这个职业注定是要失败的。孔子之所以做了几回小吏,是因为贫穷,之所以做了大官——鲁国的司寇,是因为政事需要他。而孔子是没有当官的欲望的,他有的只是普及全民教育的抱负。因此,孟子认为,如果仅仅是因为贫穷而去做官,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政治抱负,而没有政治抱负的人,做个小官也就行了。因为没有政治抱负的人,其从政的行为方式就不可能是正确的,而不正确的从政的行为方式,将会使政事更加混乱。想做大官?那只是为了名誉和财富罢了。而仅仅是为了名誉和财富而做官的人,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这种人能做大官吗?

  关于“位卑而言高”,在《论语·泰伯》中孔子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两句话意思很相同,要做事就必然要有一定的职位,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只有在这个职位上,才能真正知道这个职位的权利与责任。如果不在这个职位上也就谈不上真正了解这个职位的权利与责任。如果不了解这个职位上的权利与责任,怎么能评判它的是非曲直呢?所以,不在其位,就不要去谋其政。

  因此,做官与否,经商与否,或不论做什么职业,都要遵守这个职业的行为规范,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才能获得成功。

推荐古诗: 忆东山二首其一赠从弟冽杭州春望听张立本女吟醉后赠张九旭留别王维次北固山下酬乐天频梦微之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念奴娇(凭高眺远)

推荐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熬枯受淡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匕鬯不惊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 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