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燕文公时翻译

燕文公时翻译

查看燕文公时全诗

  燕文公时,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的太子做妻子。燕文公去世后,易王继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大丧进攻燕国,夺取了燕国十座城邑。武安君苏秦为燕国的利益去游说齐宣王。

  苏秦见了宣王,先拜了两拜表示祝贺,接着就仰起头来念悼辞。齐王手按铁戈向后退了几步,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先贺喜接着就念悼辞?”苏秦答道:“人饿的时候,之所以不吃乌头(一种毒药),是认为即使能填满肚子,可是不久就会死去。现在燕国虽然比较弱小,但也是强秦的翁婿之邦。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便宜却和强大的秦国结下了深仇。现在如果让弱小的燕国做先锋,而强大的秦国做后盾,从而用天下的精兵攻击您,这与吃乌头充饥一样危险。”

  齐宣王说:“既然如此,该如何办呢?”苏秦回答说:“圣人做事,能够转祸为福,因败取胜。因此尽管齐桓公虽有女色的牵连,自己的名声却更加的尊贵;韩献子虽因杀人获罪,但自己的地位却越发稳固,这些都是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听从我的意见,不如归还燕国的十座城邑,并用谦恭的言辞向秦国道歉。当秦王知道大王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燕国平白无故收回城邑,也会感激大王,如此,大王不就避开了强敌,反而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吗?再说燕秦都会讨好齐国,那么大王发号施令,天下诸侯又有谁不会听从呢?大王只用话语表示亲近秦国,又以十座城邑取得天下的支持,这可是霸主的事业,也是所谓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好办法。”

  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把燕国的十城送回,随后又送千金表示致歉,并在一路上叩头,希望结为兄弟之邦,恳请秦国赦罪。

推荐古诗: 山中与幽人对酌上阳白发人醉后赠张九旭夜雨寄北春日上方即事观猎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第二回回头诗(一局输赢料不真)

推荐诗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骨嶙嶙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 安如太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