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作于金宣宗泰和五年(1205)遗山十六岁时,虽晚年曾经改定,然大体则为原作。词的上片在小序已叙事情梗概的基础上追寻殉情成因:前七句以我观物,放眼于巨大的时空中突出其长久厮守,同甘共苦、相依为命的深情厚感;后四句以我度物,模拟死雁之口,说出其殉情的原因。下片写凭吊,前三句渲染雁丘所处环境的冷落寂寞;“招魂”二句叙述为雁招魂及雁魂之凄苦;“天也妒”二句论断为情而死必将流芳千古;末四句点出垒筑雁丘的用意。
这首咏物诗通过对雁的生活和心理体贴入微的描写及雁丘凄凉环境的渲染,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歌颂了大雁同生共死的“至情”。拟人手法的运用,打通了人与物的界限,使歌颂的“至情”扩展的世间万物。词以抒情为主,多用议论口吻,景因情设,随意挥洒,将凄伤的爱情悲剧写得跌宕澎湃,慷慨激越,可谓“婀娜中含刚健”。
推荐古诗: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蝉、
洛桥晚望、
送梓州李使君、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更漏子(水涵空,山照市)、
入京诗(手帕蘑姑与线香)、
蝴蝶(两个黄蝴蝶)、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推荐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 不可开交 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 不留余地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