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知命后是不是就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了呢?不是!尽心知命后还有一个过程,即是辨别事物。只有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因此孟子举了齐国王子的例子,当时齐国国君是齐宣王,王子就是后来的湣王(公元前300~284年在位),这个王子为什么懂得这么多呢?就是因为好学,学得多了,也就能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了。而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才会显得人有气质。如果不会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那就如同小孩、儿童一样,是没有什么气质的。鲁国国君到宋国,在垤泽门大声喊叫,就是用的国君的以上临下的腔调,但垤泽的守门人却会辨别每个人口音的不同,所以知道这不是宋国的国君,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统治者。这就是有没有辨别能力的重要性。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够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古风(羽檄如流星)、
隔浦莲、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贫女、
漆园、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满江红(试问琵琶)、
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推荐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日惜力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聱牙诘曲 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