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哪个诗?

作者:杜牧 朝代:唐朝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及注释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注释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查看全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解读

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查看全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查看全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长相思过昭君村柘枝词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山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早春行酬乐天频梦微之

推荐诗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思不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不可企及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