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鲁直《 宿舒州太湖观音院》 诗写道:“汲烹寒泉窟,伐烛古松根。相戒莫浪出,月黑虎夔藩。” 夔,字非常新奇,它的意思大概是抵触的意义,可是没有人追究它的出处。杜甫《 课伐木》 诗的诗序说:“督促罪犯到山谷中砍伐山阴的树木,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我们有篱笆,那儿缺了就在哪儿补上,居处的地方于是能够稍得安宁。山上有老虎,老虎也知道畏忌;如果它依仗着坚利的爪牙,一定会在天色黑时录冲捷的,夔州人的房堤墙壁,是排列着的白桃枝,涂上泥而成为墙的,当中用竹子填实,用来表示阻遏,因为跟老虎离得近,常把老虎和宾客到来的声音弄混。”这首诗的诗句说:“藉汝跨小篱,乳兽待人肉。虎穴连里间,久客惧所触。”由此可知黄鲁直是用这首诗的诗序中的话,然而杜甫在夔州府所作的这首诗中,所谓的“夔人”,是记述当地的风土民俗罢了,本来没有抵触的意义,黄鲁直大概是错用了。
另外,《 寺斋睡起》 这篇绝句说:“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考察《 主父偃传》 ,“上书说了九件事,其中八件都是谈论律令的,一件是谏伐匈奴的”,意思是八件事是就律令而说的,那么‘为’字应该读成去声,现在黄鲁直似乎是认为该读平声,恐怕也错了。
推荐古诗: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风雨、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
溪居、
秋夜曲、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念奴娇(萧条庭院)、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
推荐诗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热文成语
- 安常履顺 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本相毕露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解之缘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 不可逾越 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忮不求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