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三节读解

第三节读解

查看第三节全诗

  梁惠王认为自己是为民分忧的,可是孟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举了个战争中逃跑的例子,五十步笑百步,同样是逃跑,有什么资格讥笑别人呢?也就是说,所有的统治者都不愿意自己的民众死得光光的,当有天灾人祸发生时,统治者们总要顾及一下民众,以期得到民众的拥护。但是这种顾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安居乐业问题。所以不是最佳的行为方式。所以孟子提出了“不违农时,……养生丧死无憾”的等等王道政策。

  这些为民着想的政策,其实从周初以来就有的,如《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禁罝罜蔍,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国语•周语》说:“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馀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以及《论语》中孔子有许多爱民思想,这些很好的为民政策为什么没有得到发扬和传承呢?这就要从周初的大封建说起,本来分封而建立诸侯邦国是件好事,是周初统治者将自己信得过的人派出去镇守各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世袭制的弊病和陋规,后来各诸侯邦国的继承者们都将所辖之地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而既得利益不容侵犯,个人利益更不容侵犯,于是私有制就愈演愈烈,从争夺人类赖以饱腹的食物开始,到争夺财产,再到争夺可以生产财产的土地,人类的私欲失去了限度,变得荒淫而可怕。人类更失去了应该凝聚的特性,成了一盘散沙,各自为阵,顽固地坚持着所谓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所谓的优秀种族),个人利益,并且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采取了纯粹的地方保护主义,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与发展,不考虑、不在乎大自然运行的独特规律,只想自己来统治这个大地上的人类,统治大自然,作威作富,只手遮天。因此就有了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代。孟子在此时重提王道和爱民思想,重提行为方式问题,是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推荐古诗: 房兵曹胡马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梧桐影(明月斜)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扬子津望京口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南歌子(山与歌眉敛)菩萨蛮(柳庭风静人眠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推荐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头傲脑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