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萧何 任氏翻译及注释

萧何 任氏翻译及注释

查看萧何 任氏全诗

译文

  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城后,很多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到储藏金银财宝的府库之中抢夺财物,唯独丞相萧何先去收集秦朝丞相与御史等留存的律令图书,加以妥善保存。后来刘邦之所以能详知天下要塞之地、各地户口的多少、势力的强弱、人民的疾苦,都是靠着萧何所收集的秦朝图书的功劳。

  宣曲任氏,其先人是看管仓库的小吏。秦朝败亡之后,一般的豪杰之士都争相夺取金银宝物,只有任氏一家在地窖中储存了很多的粮食。后来楚汉长期对峙于荥阳,人民无法耕种,米价涨到一万钱一石,于是很多人原先劫得的金银财宝又都变成了任氏的财产。

评译

  这两个人的才智不分高下,如果易地而处,结果也是一样的。

  又如四川卓氏,其先人是赵国人,从事冶铁以致豪富。秦灭赵之后,要将卓氏迁到蜀地去,于是夫妻俩推着车子一路前行。所有被迫迁徙的家族,几乎都争相用本已极少的一些多余财物贿赂官吏,希望可以让他们就近在葭萌县定居。只有卓氏说:“葭萌土地狭窄贫瘠,谋生不易。我听说岷山下有一块肥沃的平原,当地的大芋头长得很好,那儿的人终生不会挨饿,而且那里的人善于织造布匹,生意也好做,是一个很好的谋生之地。”于是他主动要求迁到比较远些的临邛县。卓氏在铁山之下采矿炼铁,经营贸易,终至富可敌国。这样的见识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啊。

注释①沛公至咸阳:汉高祖刘邦在秦末起兵于沛县,自立为沛公。咸阳为秦都城,刘邦攻入咸阳,秦遂灭。②塞:关塞。③米石至万:米价涨到一石万钱。④葭萌:在今四川剑阁东北,为关中入川的必经之路。⑤蹲鸱:大芋头,形状像鸱鸟蹲立,因而得名。⑥临邛:今成都邛崃。⑦敌国:比得上一个国家。

推荐古诗: 杨叛儿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过勤政楼清平乐(别来春半)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绝句(个个诗家各筑坛)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

推荐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室利处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性难移  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补苴罅漏  苴:鞋底的草垫;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