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四节读解

第四节读解

查看第四节全诗

  统治者除了要养、教人民外,还必须懂得“正名”。本章记载了陈相抛弃儒家学说信奉许行的学说以后向孟子宣传许行的学说,受到了孟子的批评。“正名”学说源自孔子,在《论语·颜渊》中,孔子对齐景公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必须各自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君主要象个君主,臣子要象个臣子,父亲要象个父亲,儿子要象个儿子,并遵循各自的行为规范,才能符合各自的做人的标准。

  那么,正了名以后,责任也就明确了,责任明确了,事情也就好做了。这个“正名”原则就是承认事物存在的差异性,孟子就是根据这种世间万事万物的差异性来反对许行的“齐物论”。人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需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然而群体意识的产生,却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氏族部落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语言表达的不同,而形成思维方式的不同。既然思维方式不同,对世界的认识也就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这就形成了宗门、宗派、宗教的不同。这些不同也就导致了人类之间冲突的产生,因为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意识,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掌握有一定武装力量的人们就想要去压制别人,甚至于是压迫和消灭不同思想的人。个人之间也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有绝对相同的思想意识观念,不可能有绝对相同的思维方式,如果因为一点意见不同,就打击、压制别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样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就必然使自己很快走向衰亡。既然人与人之间都有这么多不同,那么世间万事万物更是有着千差万别了,孟子正是根据这种思想才不厌其烦地劝说陈相,放弃许行的“齐物论”。

推荐古诗: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筹笔驿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满庭芳(三十三年)感皇恩(小阁倚秋空)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金错刀(日融融)答赠(本是张公子)

推荐诗句: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并驾齐驱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急之务  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 不堪设想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