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的具体做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所以本书的编纂者举了一段孟子与齐王见与不见的故事,用以说明爱民的起码行为,并通过孟子与公孙丑、景丑氏的问答,指出爱民所必需具备的修养。孟子此时到齐国,只是一个布衣百姓,他没有高官厚禄,也没有代表哪个国家,更不是齐王手下的一个臣子,他只是因为有许多学问而出名。对于这样的一个人,齐王应去拜访,以表谦虚好学之意。然而齐王却象召唤手下人一样,召唤孟子去王宫,这就是不谦虚好学,不礼贤下士,不爱民的表现。其实孟子也不是一个倨傲狂放的人,他本来是要去拜见齐王的,但恰好齐王派人来,于是孟子识破了齐王的骄奢便借口有病而不去了。但孟子并不想讨好齐王,所以第二天他就去参加了东郭氏的葬礼。按公孙丑、孟仲子和景丑氏等人的想法,既然借口有病而不去拜见齐王,那么第二天也应该装病,不能去参加东郭氏的葬礼。因为齐王假如知道孟子是装病,他就会很生气。而惹得统治者生气,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但孟子却不是这样想,意思就是说,齐王有的只是地位,他不能因为有地位而轻视辈份次序和国家统治人民的规律。为什么呢?如果因为有地位而轻视辈份次序,则会轻视和怠慢长辈,不爱护幼辈。那么全天下的人们都会仿效齐王的行为,有了一点地位就轻视和怠慢长辈,不爱护幼辈,社会秩序还会存在吗?社会行为规范还有作用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维持吗?如果因为有地位而轻视国家统治人民的规律,那就更糟糕了,因为规律——社会发展趋势,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因为自己有一点地位而轻视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那必然就是失败的结局。所以孟子又接着分析说,“所以,准备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敢召唤的臣子,……”这一段分析真是透入了骨髓,直到今天仍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现在很多官员仍然是“喜欢用听从自己教导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有能力教导自己的人为臣。”这个“任人唯亲”、“任人唯贤”的问题,仍是现在各国领导们头痛的而且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许多领导人面对比自己有才干的人,往往是嫉贤妒能,害怕丢掉自己的地位和名利,而不会从大局出发,从大局着想,让更有才干的人来把企业、单位治理得更好。
推荐古诗:
留别王司马嵩、
小寒食舟中作、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早寒有怀、
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山居即事、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
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
推荐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驹空谷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 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