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分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列传二十一部分翻译

列传二十一部分翻译

查看列传二十一全诗

  王正言,郓州人。父亲王志,任济阴令。王正言早年丧父贫穷,跟从和尚学佛,擅长写诗,密州刺史贺德伦令他还俗,担任郡职。贺德伦镇守青州,推举他为推官,贺德伦移镇魏州后,王正言改任观察判官。庄宗平定魏博后,王正言仍任旧职,小心谨慎,和别人不相竞争。曾被同事司空廷页凌辱,王正言委屈忍受。司空廷页被杀,王正言代替他为节度判官。同光初年,守户部尚书、兴唐尹。

  这时孔谦任租庸副使,常畏惧张宪正直刚强,不想让他任租庸正使,便对枢密使郭崇韬说要他把张宪留在魏州,请宰相豆卢革主管租庸。没多久,又以卢质代替豆卢革。孔谦说“:钱谷是繁重事务,而宰相豆卢革事情多,恐怕簿册账本会没时间处理而耽误了。”又说“:卢质主管二天,租庸就借了官钱,都不可任用。”心想郭崇韬一定会要自己做租庸正使,因当时舆论不同意而作罢,孔谦沮丧了好长时间。李绍宏说“:租庸是国家的根本,都称它是招积怨恨的地方,只有张宪才能称正职。”当天就征召张宪。而孔谦、段..对郭崇韬说:“租庸虽然重要,在侍中眼前只要有一人充当此职就可以了。魏博六州户口占天下一半,王正言操守有余,智力不足,如果在朝任租庸使,还能与别人共同谋划,如果独自治理一方,就不行了。张宪才能器量都兼备,适合在魏州独当一面。”郭崇韬便奏报要张宪留守魏州,征王正言为租庸使。王正言任职后,只是点头同意而已,权力掌握在孔谦手中。王正言耐不住繁杂事物,簿册成堆,遇事容易忘,舆论认为他不适合任此职,就以孔谦代替他,王正言守礼部尚书。

  同光三年(925)冬天,王正言代替张宪任兴唐尹,留守邺都。这时武德使史彦琼监守邺都,钱物出纳,兵马设置,都由史彦琼决定,将佐官吏都由他任意指使,王正言不能用方法引导他,只是随从听命。到这时,贝州驻兵叛乱,进入魏州,史彦琼望风而逃,乱兵劫掠街市。王正言催促赶快叫书吏写奏章,家里人说:“贼兵已杀人放火,都城已被攻陷,还有什么上奏的!”这一天,王正言带着各位僚佐谒见赵在礼,望着地下再拜请罪。赵在礼说:“尚书您德高望重,不要自己太卑屈了,我受国恩,与您共事,只不过是思乡的众兵逼迫您罢了。”因而也拜王正言,厚言抚慰。明宗即位,王正言请求任平卢军行军司马,明宗即授给他这个职务,王正言在任期间去世。

推荐古诗: 初授拾遗过勤政楼题扬州禅智寺早雁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云鬓裁新绿,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登望楚山最高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古怨别

推荐诗句: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百废待举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