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相传: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武将。晏婴路过三人面前,未能得到应有的尊敬。就进谗言于齐景公,以“二桃奖励三勇士”之计,引起争端,致使三人自相残杀而亡。(语出《晏子春秋·谏下二》)
2、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峨眉指文姜,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3、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
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美人,颇得宠信。夫人郑袖告诉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从此见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怀王心中诧异,郑袖送出谗言:“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楚怀王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
4、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据《汉书45卷·江允传》中记载:江充,字次倩。与太子刘据结怨。江充惟恐遭太子所诛,便借“巫蛊”事件,谗言太子有牵连。刘据惊悉此事,抓住江充,一刀斩了。宦官向汉武帝禀报:太子造反。刘彻大怒,出兵平乱。太子兵败,悬梁自尽。诗人借用此典,警喻后人。
5、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这是引用班婕妤的《团扇诗》中:“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推荐古诗: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乌夜啼、
子夜四时歌、
更漏子(金雀钗)、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题义公禅房、
书扇示门人、
殢人娇(玉瘦香浓)、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水龙吟(开时不与人看)
推荐诗句: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矮人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年不遇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 不可限量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