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的散文充满强烈的批判社会的精神:对程朱理学,他持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以梦愚天下后世”;对科举制度,也持批判态度,认为这套制度是为统治者钳制思想言论;他呼吁文章用世,提出布衣与人主平等,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他的人物传记往往能写出传主的精神气质;山水游记情景结合,表现自己的个性;小品文随心所欲,纵横自如。他对自己文章与统治者的矛盾有充分的认识,并看到这是才是他所追求的价值所在:“不遇之文,其文必佳,……佳者必传,是天将传吾文也。”近代以来,廖文的思想内涵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
廖燕也使清代岭南散文进入更高境界。其中“杂著”载杂剧《醉画图》、《镜花亭》、《诉琵琶》、《续诉琵琶》等四种。其中《诉琵琶》是廖燕传奇中思想性、艺术性最高的作品。
推荐古诗:
登乐游原、
骄儿诗、
老将行、
少年行、
忆秦娥(临高阁)、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虞美人(霸才青兕兵家子)
推荐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