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琼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浙江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史山。史山即殳山(今属浙江海宁双山乡)。贝琼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
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曾叹古乐衰废,堂堂成均(官设学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赋》以寄感慨。在史馆,与金华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让。及景濂为司业,建议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于天子之学。太祖拒不采用,而当时犹有赞同者,琼乃作《释奠》以解辩之,赢得识者之赞赏。其坚持正道,大多类此。洪武十一年,致仕归。翌年,卒于家,葬于语儿乡。
贝琼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贝翱字秀翔,能诗,著有《平淡集》。
推荐古诗:
村居苦寒、
浪淘沙(青草湖中万里程)、
题诗后、
捣练子令(深院静)、
耶溪泛舟、
使至塞上、
戏题磐石、
剔银灯、
洞仙歌(冰肌玉骨)、
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绝句(个个诗家各筑坛)
推荐诗句: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衣卿相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病魔缠身 指长期患病。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