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道”。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推荐古诗:
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
浪淘沙(随波逐浪到天涯)、
云居寺孤桐、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寄陈鲁山(诸公贵人识面稀)、
邯郸宫人怨(邯郸陌上三月春)
推荐诗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傲然挺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不根之论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 不攻自破 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