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推荐古诗:
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
游龙门奉先寺、
题齐安城楼、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秋夕贫居述怀、
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岭下看山似伏涛)、
第二回回头诗(一局输赢料不真)、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推荐诗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聱牙诘屈 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