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弱战解析

弱战解析

查看弱战全诗

  本篇以《弱战》为题,旨在阐述在敌强我弱形势下作战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和方法。它认为,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对敌作战,要用“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的办法,伪装成强大的样子,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虚实、强弱之势,因而也就不敢轻易同我交战。这样,我军就可安全撤退,远离危险。本篇援引《孙子兵法·势篇》的“强弱,形也”一语,原意是,军队的强大或者弱小,是由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大小所显现的。但本篇这里则转意为,兵力的强弱,是可以用“示形”之法伪装的。军事实践的经验表明,战争不但是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智慧的竞赛。在一定物质力量的基础上,要打败敌人,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指导的能动作用,在运谋斗智上胜敌一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内容的“示形”方法,以达到欺骗敌人、迷惑敌人乃至战胜敌人之目的,这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有效战法。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汉将虞诩就是运用“弱而示强”之法战胜羌兵的。虞诩奉命率部出任武都太守,以解羌兵进攻武都之危,结果被羌兵拦截在陈仓、崤谷一带不得前进。当时,从双方兵力对比看,羌兵优于汉军,在此众寡不敌的形势下,虞诩首先采取虚张声势之法,故意扬言已向朝廷请求救兵,但必须等到救兵一到才能进发,以此麻痹和松懈羌兵;继则乘羌兵四处抄掠而兵力分散之机,日夜兼程,急速向武都进发,并在途中采取“增灶示强”之法,进一步欺骗和迷惑羌兵,使其无法摸清汉军的虚实,从而摆脱了羌兵的追击,顺利到达了武都郡。其后,虞诩所以能以“兵不满三千”(见《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下同)之数,而击败“万余”羌兵对武都的进攻,这主要是由于虞诩运谋斗志胜过羌兵的结果。当时,有人以“孙膑减灶而君增之”为辞,向虞诩提出疑问。但虞诩回答得好:“孙膑见(现)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虞诩此种不为古代成法所拘泥,善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战法的作战指导,是值得后人效法的。

推荐古诗: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州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柘枝词春梦歌(春梦随云散)西山寻辛谔书事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寄校书七兄(无事乌程县)上汝州郡楼(黄昏鼓角似边州)

推荐诗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慢不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