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导战》为题,取义“导引”,旨在阐述使用乡导对于作战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对于作战地区的地形条件怎样,只有以当地人作向导,才能了解和掌握;也只有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时,打起仗来才能获胜。战争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中进行。作战地区的地形条件怎样,对作战双方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避开不利地形,而利用有利地形,这历来是为兵家所极为重视的问题。在利用地形上,要做到趋利避害,使用当地熟悉情况的人作向导,这在侦察手段和侦察技术落后的古代作战中,是被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本篇引录《孙子兵法》的“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的论述,恰好真实地证明了“乡导”在古代作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大将军卫青奉汉武帝之命,率领骑兵反击匈奴右贤王入侵的战争,汉军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取得作战的胜利,就一定意义上讲,是有熟悉匈奴地理情况的随军校尉张骞起了重要向导作用的结果。张骞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奉命第一次出使西域,中途竟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一年。在此期间,他注意了解和掌握匈奴的自然地理情况和风物人情。回国之后,于元朔五年参加了卫青所指挥的反击匈奴入侵的作战,为大将卫青实施正确作战指导,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匈奴地形条件情况,使汉军虽深入荒漠之中,却能“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见《汉书·张骞传》),从而确保了汉军自卫反击作战的完全胜利。
推荐古诗:
人日寄杜二拾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
邻儿半夜哭(邻儿半夜哭)、
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推荐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鳌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翼齐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