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大惑论翻译

大惑论翻译

查看大惑论全诗

  黄帝问岐伯说:我曾步登清冷高台,上到一半地方,回头下视,而后又伏身尽力攀登,就觉得心神惑乱。我暗自诧异,感到奇怪,于是我就时而闭上眼睛,时而睁眼观望,想使心神镇定下来。但是,惑乱之感久久不能消除,时而头晕,时而目眩。我披散着头发,长跪在地,向下俯视,过了很长时间,意乱神迷的感觉仍不停止。而突然之间,这种感觉便自行消失了。是什么气造成这种情况的呢?

  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向上输注于目而形成为睛,睛的窝穴是眼,骨之精形成为瞳子,筋之精形成为黑睛,血之精形成为眼睛的赤络,气之精形成为白睛,肌肉之精形成为眼胞,包裹收拢筋、骨、血、气的精气而与眼的脉络合并,形成为目系。目系向上连属于脑,向后出于项中,所以如有邪气侵入项部,又遇上身体虚弱,邪气侵入得深,就会随目系进入脑中。邪气入脑,则头脑晕转;头脑晕转,则牵引目系,使目系紧张;目系紧张,就会两眼眩晕而有天旋地转之感。如邪气伤害了眼部精气,受到损伤的精气彼此间不能相互并合、协调,则眼部精气散乱;眼部精气散乱,就会造成视歧。所以看东西有重影出现。人的眼睛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汇合而成,营卫魂魄经常输注养护于它,它是由神气生成的。神过于劳累,就会魂魄离散,志乱意迷。瞳子黑睛法于阴,白睛赤脉法于阳,所以阴阳合聚,则目睛明亮,可以视物。眼目是心的使者,心是神的居舍,所以,如果神分精乱不能聚合,又猝然看到异乎寻常的地方,精神魂魄散而不相协调,所以就有迷惑之感。

  黄帝说:我怀疑实情未必是这样。我每次去往东苑,步登清泠高台,没有不产生眩惑之感的时候,离开那里就恢复正常,难道我单单为东苑这地方劳神吗?这是多么奇怪呀!

  岐伯说:不是这样。心有所喜好,神有所厌恶,喜、恶两情猝然并行相感,就会使精神紊乱,导致视觉错误,因而产生迷惑之感,待精神欲念转移之后,就又恢复正常。以上所说的现象,轻微的叫做迷,严重的叫做惑。

  黄帝问:人有患健忘症的,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上部之气不足,下部之气有余,肠胃之气充实而心肺之气虚弱。心肺气虚,营卫之气就会留滞在下部肠胃的时间较长,不能够按时向上流注以输布心肺,所以容易遗忘。

  黄帝问:有人容易感觉饥饿而又缺乏食欲,不喜进食,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

  岐伯说:阴气并合而聚于脾脏,阳热之气留在胃中,胃热,谷物就消化得快。谷物消化得快,就易觉饥饿;胃气逆而上行,就会导致胃脘虚寒,所以不喜进食。

  黄帝问:不能安卧入睡的病,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说:是卫气不能入于阴分,经常留滞于阳分的结果。卫气留滞于阳分,就会阳气充满;阳气充满,阳蹻的脉气就盛实。卫气不能入于阴分,则阴气虚,所以不能闭目入睡。

  黄帝问:双目常闭,不能睁眼看视的病,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说;是卫气留滞于阴分,不能入行于阳分所造成的。卫气留滞于阴分,阴气就盛实,阴气盛实,阴蹻的脉气就充满。卫气不能入行于阳分,阳气就虚弱,所以眼睛闭而不睁。

  黄帝问;有人喜欢卧睡,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

  岐伯说:这种人肠胃偏大,皮肤粗涩,分肉不滑利。肠胃偏大,卫气停留的时间就长;皮肤粗涩,分肉不滑利,卫气就运行得缓慢。卫气白天常运行于阳分,夜间运行于阴分。所以,阳气已尽,人就想卧睡;阴气已尽,人就醒来。如果卫气停留于阴分的时间长,其气不纯净,人就想闭着眼睛,所以喜欢卧睡。如果肠胃偏小,皮肤滑而弛缓,分肉也滑利,卫气留在阳分的时间长些,因而想卧睡的时间也就少了。

  黄帝问:有人并不是经常好睡,而是突然之间变得好睡了,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邪气留滞于上焦,使上焦之气闭塞不通,以及吃得过饱,或是饮汤水过多,都会使卫气久留于阴分而不能畅行达于阳分;所以会突然之间使人喜睡起来。

  黄帝说:讲得好。应如何治疗上述诸病邪呢?

  岐伯说:先诊视患者脏腑,治除那些轻微的邪气,然后再调理营卫之气。邪气盛的用泻法,正气虚的用补法。一定要先了解形体与心志的或苦或乐,还须候察四时八节的风气,待风气静定,方可取穴刺治。

推荐古诗: 古风(桃花开东园)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绝句漫兴九首(眼见客愁愁不醒)发潭州捣练子令(云鬟乱)庆清朝慢(禁幄低张)点绛唇(红杏飘香)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

推荐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匕鬯不惊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