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守国例证

守国例证

查看守国全诗

  “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乏先唱,天下和之。”元末农民起义就是运用这一策略推翻元朝统治的。

  元朝统治后期,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数十年间连续换了十个皇帝。皇帝大多不问朝政,只图享受;大臣争权夺利,互相勾心斗角。元王朝实行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政策,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阶级矛盾愈来愈激化。于是,起源于宋代的白莲教,到元代逐渐流行,成为各族人民进行宣传和组织起义的秘密空教组织。

  元朝末年,黄河泛滥成灾,殃及冀、鲁、豫广大地区,造成“里人乏食,草木为粮”,人民流离矢所,饿浮遍野,广大民众饥寒交迫,忍无可忍,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至正十一年(1351 年),元朝征发十五万民工修治黄河。这些民工被征发到工地后,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还要受官吏的凌辱鞭打,怨恨满腹。早已利用白莲教秘密进行起义准备的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便在民工中积极活动和串联,宣传天下就要大乱,号召起义。他们暗地里做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开凿的河道上,同时派人到处散布歌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掘出石人,认为歌谣灵验,群情震动。他们辗转传告,很快遍及附近乡村,韩山童、刘福通觉得发动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在河北永年杀黑牛白马,聚众宣誓,准备举起反元大旗,各地同时起义。但由于秘密泄露,韩山童被捕遇害,刘福通逃回颖州(今安徽阜阳)率众起义。他们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由于红巾军所到之处,尽杀元朝官吏,“开仓济贫”,对人民“不杀不淫”,得到民众的热烈拥护,因此各地纷纷响应,起义迅速发展。元王朝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至正二十八年(1368 年),朱元璋率领的一支起义军攻占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推荐古诗: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离别难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岁暮归南山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菊花点绛唇(采药归来)送梁谏议(湖海还朝白发生)川上女(川上女)

推荐诗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箭难防  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 挨门挨户  挨:按照顺序。按照住户的顺序一家也不漏。同“挨门逐户”。
  • 按兵不举  犹按兵不动。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魔缠身  指长期患病。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 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