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貉稽说:“我很大地不理解于众人的议论。” 孟子说:“这没有什么妨碍。读书人都憎恶这种众人的议论。《诗经》上说:‘内心很忧愁,被那些小人所怨恨。’孔子就是这样的。《诗经》上又说:‘展现而不断绝他的怨恨,也不失去对他的问候。’周文王就是这样的。”
注释1.貉稽:人名。2.悄:(qiao巧)《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陈风·月出》:“劳心悄兮。”《诗"小雅"出车》:“忧心悄悄,仆夫况瘁。”《文选·潘岳·笙赋》:“诀后悄切。”《说文》:“悄,忧也。”这里用为忧愁的样子之意。3.愠:(yun.韵)《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用于恼怒、怨恨之意。4.肆:《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享,或肆或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说文》:“肆,极陈也。”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广韵》:“肆,陈也。”本义为陈列之意,这里引伸为展现之意。5.殄:(tian舔)《书·毕命》:“余风未殄。”《诗·大雅·瞻卬》:“邦国殄瘁。”《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6.厥:(jue缺)《易·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书·禹贡》:“厥上为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为中中。”《诗"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诗"大雅"文王》:“世之不显,厥犹翼翼。”《尔雅·释言》:“厥。其也。”《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其”之意。7.殒:《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一切经音义》引《声类》:“殒,没也。”《一切经音义三》:“殒,字书作陨,同于敏反。”《后汉书·隗嚣传》:“妻子颠殒。”这里用为失去之意。
推荐古诗: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万山潭作、
咏风、
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
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
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
岛(你在雾海中航行)、
题西太一宫壁(柳叶鸣蜩绿暗)
推荐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阿毗地狱 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