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季,滕侯逝世,《春秋》没有记载滕侯的名字,是由于没有和鲁国同盟的缘故。凡是诸侯各国缔结过同盟,就彼此把国名向神明报告,所以当国君死后则在讣告上也写上名字,这是为了向同盟国报告国君逝世和继承的人,以便继续过去的友好关系,并以此安定人民,这是礼的大法。
夏季,在中丘筑城。《春秋》加以记载,由于妨碍了农时。
齐僖公派夷仲年前来聘问,这是为了巩固艾地的盟会。
秋季,宋国和郑国讲和。七月十七日,在宿地结盟。隐公进攻邾国,这是为宋国而去进攻的。
当初,戎人朝觐周王,向公卿送了财币,唯有凡伯不以宾礼款待。冬季,周天子派凡伯来鲁国聘问。在回去的路上,戎人在楚丘对他加以截击,俘虏他回去。
陈国与郑国讲和。十二月,陈国的五父到郑国参与结盟。初二,和郑庄公盟誓,歃血的时候心不在焉。泄伯说:“五父一定不免于祸,因为他不认为结盟是国家的利益。”
郑国的良佐到陈国参加结盟,十一日,和陈侯结盟,看出了陈国将要发生骚乱。
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桓王那里,所以陈桓公请求把女儿嫁给他。郑庄公同意,于是就订了婚。
推荐古诗: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游太平公主山庄、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颐和园词(汉家七叶钟阳九)、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石壁寺山房即事(望断南冈远水通)、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
推荐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 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