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季,郑国人来鲁国要求弃怨结好,为的是重新和好。
晋国翼都的九宗五正顷父的儿子嘉父到随邑迎接晋侯,让他居住在鄂地,晋国人称他为鄂侯。
夏季,在艾地结盟,开始和齐国结好。
五月十一日,郑庄公入侵陈国,得到全胜。往年,郑庄公请求与陈国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友好,这是国家可宝贵的措施,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做什么?”于是就没有答应。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纵是挽救,何能办得到!《商书》说:‘恶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拢,难道还能扑灭?’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就能发展了。’”
秋季,宋人占领长葛。
冬季,京城派人来报告饥荒,隐公就代为向宋、卫、齐、郑诸国请求购买谷物,这是合于礼的。
郑庄公去周都,第一次朝见周桓王。周桓王不加礼遇。周公对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不会来了。”
推荐古诗:
赠李白、
北征、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送梓州李使君、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浪淘沙(大雨落幽燕)、
念奴娇(横空出世)、
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
推荐诗句: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斑驳陆离 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并行不悖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