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鉴赏四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四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四

查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

  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年诗人67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原诗共两首,此处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与诗人其他的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似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此诗前三句,写梦因."僵卧":躺着不动."孤村":一作荒村."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诗中泛指边防重镇.个中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梦境产生的前提:"僵卧"、"夜阑".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二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尚思为国戍轮台."如果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三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

  最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可见,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得此诗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包括老年诗在内的所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推荐古诗: 古风(大车扬飞尘)九日蓝田崔氏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别薛华青楼曲二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贺新郎(挥手从兹去)

推荐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言喻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 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