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与子李煜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璟与子李煜

李璟与子李煜

查看李璟全诗

  959年,李璟长子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原皇太弟)后不久亦死。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将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就近学习处理政事。

  公元10世纪初——曾经辉煌灿烂的唐王朝已经走到了末年,统一政权分裂,国土割据,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直到十世纪中叶之后,宋王朝才逐渐统一了中原大地,重新形成统一政权。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唐诗已经走完了它灿烂辉煌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已逝去,词在这个世纪得到了发展。而高踞于十世纪中国文学巅峰之上的,是以词著称的李璟、李煜父子。

  《词史》曰:“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璟的词流传至今的仅有四首,但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李煜则在继承乃父诗风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谭献《复堂词话》:“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多是名篇;他前期的作品大多写宫廷生活,如《一斛珠·晓妆初过》、《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菩萨蛮》二首等,以白描手法、浅易精炼的语言,从欣赏的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内心生活;他后期的作品则感慨极深,亡国之思,去国怀乡之念在他的词中极深刻地表达出来,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均为旷世佳作,李煜本人则因《浪淘沙》和《虞美人》二词触怒宋太宗而被毒死,年仅四十二岁。

推荐古诗: 雪晴晚望筹笔驿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黄花川桃源行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清平乐(风云突变)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推荐诗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 不可逾越  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