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春季,郑厉公调解周惠王和子穨之间的纠纷,没有成功。逮捕了燕仲父。夏季,郑厉公就带了周惠王回国。惠王住在栎地。秋季,惠王和郑厉公到了邬地,于是就进入成周,取得了成周的宝器而回。
冬季,王子穨设享礼招待五位大夫,奏乐及于各个时代所有的舞蹈。郑厉公听到这件事,见到虢叔说:“我听说,悲哀或者高兴,若不是时候,灾祸一定会到来。现在王子穨观赏歌舞而不知疲倦,这是以祸患为高兴。司寇杀人,国君为此而减膳撤乐,何况敢以祸患而高兴呢?篡夺天子的职位,祸患还有比这更大的吗?面临祸患而忘记忧愁,忧愁一定到来。何不让天子复位呢?”虢公说:“这是我的愿望。”
推荐古诗: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清平乐(禁庭春昼)、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马嵬、
梧桐影(明月斜)、
题义公禅房、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
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
推荐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