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文公三年翻译

文公三年翻译

查看文公三年全诗

  三年春季,庄叔会合诸侯的军队攻打沈国,因为沈国向楚国顺服,沈国百姓溃散。凡是百姓逃避他们上级叫做“溃”,上级逃走叫做“逃”。卫成公到陈国去,这是为了拜谢陈国促成的卫、晋和议。

  夏季,四月二十四日,王叔文公死,发来讣告,像对同盟国一样去吊唁,这是合于礼仪的。

  秦穆公攻打晋国,渡过黄河,烧掉渡船,占取了王官和郊地。晋军不出战。秦军就从茅津渡黄河,在殽地为死亡的将士筑一个大坟墓,然后回国。秦穆公就此称霸于西方少数民族诸国,这是由于任用了孟明。君子因此知道,秦穆公作为国君,提拔人才考虑全面,任用人才专一无二;孟明作为臣子,努力不懈,能够因为畏惧而思考;子桑忠诚,他了解别人,能够推举好人。《诗》说:“在哪里去采蒿子?在池塘里、在小洲上。在哪里使用它?在公侯的祭祀典礼上。”秦穆公就是这样的。“早晚努力不懈,以事奉在最上层的一个人”,孟明就是这样的。“把谋略留给子孙,以安定和辅佐他们”,子桑就是这样的。

  秋季,在宋国有大批螽斯像雨点一样落下来,这是死了以后掉下来的。

  楚国的军队包围江国,晋国的先仆攻打楚国去救援江国。

  冬季,晋国把江国的事情报告周襄王,王叔桓公、晋国的阳处父攻打楚国以救援江国。攻打方城山关口,并看到了楚国的息公子朱才回国。晋国人为曾经对鲁文公的失礼而感到恐惧,请求改订盟约。文公到了晋国,和晋襄公结盟。晋襄公设享礼招待文公,赋《菁菁者莪》这首诗。庄叔让文公降阶下拜,说:“小国在大国接受命令,岂敢对礼仪有所不谨慎?君王赐我们以重大典礼,还有什么比这再高兴的呢?小国的高兴,是大国的恩赐。”晋襄公走下台阶辞谢,再登上台阶,完成拜礼。文公赋《嘉乐》这首诗。

推荐古诗: 旅宿日日溪居观猎六年春遣怀八首(检得旧书三四纸)少年游(去年相送)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永遇乐(明月如霜)醉落魄(苍颜华发)独学(师友凋零身白首)

推荐诗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故重迁  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