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襄公六年翻译

襄公六年翻译

查看襄公六年全诗

  六年春季,杞桓公死了。讣告首次记载他的名字,这是由于两国同盟的缘故。

  宋国的华弱和乐辔小时候彼此很亲昵,长大了就彼此戏谑,又互相诽谤。乐辔有一次发怒,在朝廷上用弓套住华弱的脖子如同带枷一样。宋平公见到了,说:“司武而在朝廷上带弓枷,打仗就难于取胜了。”于是就把他赶走。夏季,华弱逃亡到鲁国。司城子罕说:“罪过相同而惩罚不同,这是不合于刑法的。在朝廷上专横和侮辱别人,还有比这大的罪过吗?”于是也赶走乐辔,乐辔把箭射在子罕的大门上,说:“看你还有几天会不跟着我一样被赶走?”子罕害怕,优待乐辔像过去一样。

  秋季,滕成公前来朝见,这是第一次朝见鲁襄公。

  莒国人灭亡了鄫国,这是由于鄫国仗着送过财礼而疏于防备的缘故。

  冬季,穆叔去到邾国聘问,同时重修友好关系。

  晋国人由于鄫国的缘故前来讨伐,说:“为什么把鄫国灭亡?”季武子去到晋国,听候晋国处置。

  十一月,齐灵公灭亡莱国,这是由于莱国只是仗着谋略而不务实际的缘故。当郑国子国来鲁国聘问的时候,即去年四月,晏弱在东阳筑城,因而就包围莱国,四月的一天,环城堆起土山,紧挨着女墙。到杞桓公死去的那一个月的十五日,王湫领兵和正舆子、棠邑人迎战齐军,齐军把他们打得大败。二十七日,进入莱国。莱共公浮柔逃亡到棠地,正舆子、王湫逃亡到莒国,莒国人杀了他们。四月,陈无宇把莱国宗庙里的宝器献于襄宫。晏弱包围棠邑,十二月初十灭了它,把莱国的百姓迁到郳地。高厚、崔杼主持划定分配莱国的土地疆界。

推荐古诗: 宿府横江词六首放鱼晚春贫女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行香子(携手江村)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推荐诗句: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闭门投辖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