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表知识,行代表行为,忠、信则是品性上的修养,这四者涵盖了人由外到内的全部,是孔子教导学生的科目。然而现代的教学则不然,仅注重外在知识的获取,较之孔门只是初步,所以教出来的学生只会运用知识,既不能掌握自己的心性,也不明白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知识在他们手中,就像将车子交在不会开车的人手中一样,只会一路撞死人。
志道、据道、依仁、游艺,是为学的次序。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而言,这六者必须以前面的志道、据德、依仁为本。道是一切学问所由生的,仁德是一切行为的根本,艺则是用来从事工作的工具。只取艺而弃道、弃德,可说是将一个人的心和脑去掉,只要他们的四脚。如此如何追求真理,创新学问,循则做事,不过是个会动的木偶罢了。
推荐古诗: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次北固山下、
黄花川、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
贺新郎(人猿相揖别)、
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
推荐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傲睨一切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衣卿相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吝赐教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八仙过海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