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文化成就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刘墉文化成就

刘墉文化成就

查看刘墉全诗

书法  在乾隆之际,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并享书法声誉。当时人们称翁、梁、王、刘“四大家”。其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志,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流传书迹较多。著有《石庵诗集》,刻有《清爱堂帖》。《小楷册》,书于嘉庆元年(1796)。纸本墨迹。凡24行,共360字。各页均纵11.8厘米,横 6.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窥一斑。他书的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实不为过。

藏书  乾隆四十一年(1776)迁内阁学士,在南书房行走。四十三年疏奏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诗集》有悖逆句,铸成文字狱。 曾任湖南巡抚,有政绩。乾隆四十七年(1782)仍值南书房,充三通馆总裁。历任工部、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擢体仁阁大学士。后卒于京,谥文清。从政之余,长于书法和绘画,乾嘉时期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四大家。嗜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均称名一时。孙刘喜海亦为清末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著有《石庵诗集》、《刘文清公遗集》等。

推荐古诗: 杨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竹枝(瞿塘峡口水烟低)醉时歌南陵道中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怨诗老将行相思蝴蝶(两个黄蝴蝶)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煮)

推荐诗句: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 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不主故常  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