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注释①淮(huái):扬州。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③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⑤杨花:柳絮。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推荐古诗:
望天门山、
日射、
瑶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居即事、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洞仙歌(冰肌玉骨)、
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
推荐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