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宽民徭免田赋,被贬为阴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几遭杀身之祸,后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后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
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和西汉古文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和发展,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韩愈被前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跟《马说》(即第四篇)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推荐古诗:
塞上曲(大汉无中策)、
和梦得、
宿紫阁山北村、
花下醉、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
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
推荐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废待举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百卉千葩 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
-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